建人文居所 用建筑语言记录文明 “开发商们要盖的不只是一个钢筋水泥、遮风避雨的容身之所,而是要有品位、有美感、有情感的‘活建筑’,超越土地、材料和功能的界定。” 记者:在很多企业都强调建筑品质,强调绿化、生活氛围的时候。天地源为什么会提出“做文化地产领跑者”这一战略定位? 俞向前:在目前高速城市化的地理格局中,我们的城市里面会有形形色色的建筑,包括一些在复制和猎奇的“惊世之作”。这些建筑的存在模糊了城市的特色,也缺乏地域本身给人们带来的视觉记忆。作为房企,天地源所做的就是用建筑这种独特的语言形式,记录一个城市、一个时代、一个文明的过往。 记者:地产渴望文化,文化滋养地产,天地源发力文化地产有着怎样的决策背景? 俞向前:如今的房地产市场相对进入了平稳、理性、成熟的发展阶段,同质化的产品竞争肯定会越来越激烈。包括以前使用最频繁的价格战、地段和商业氛围比拼,在买方市场的“下半场”中,作用都会变得非常有限。这样的市场中,怎样去整合别人,而不是被别人整合。“文化地产”的招牌就是天地源下一个十年发展中主打的差异化战略。 触文化脉搏 有自信的表达地域气质 “得文化之意,忘建筑之形,建筑艺术本身就是寻找一种文化认同。我们要以充满文化自信的姿态,来雕琢建筑,实现人居文明,安居乐业。” 记者:文化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天地源在设计规划和产品开发中打造的是怎样的文化? 俞向前:天地源上市10周年的时候,推出了一部名为《天地之筑》的宣传片。里面有句话叫做“得意忘形”,我们把它解释为“得文化之意,忘建筑之形”。在我们开发的产品中,不管是新中式大宅,还是欧式风格,每一种设计都有着不同的文化底蕴,尽最大的程度来表达出“建筑艺术”,甚至是“建筑文化”。 再深入一点来看,文化与建筑的关系不是单单归结于哪种风格,还是要注入本地化的特色。有文化底蕴与时代发展的烙印,能寄托人们的情感诉求,与整个城市的气质融为一体。比如深圳盛唐文化的现代演绎、花园城市的湾区规划、苏州传统民居的回归、天津西洋民居的和谐、古都西安的新中式创新……天地源希望做的不仅仅是雕琢建筑,更是践行并创新文化地产。 记者:在目前天地源参与的品牌文化活动中,都用了哪些形式来推广文化传承? 俞向前:建筑与文化的连结,归根结底是人与人的关系和情感。在天地源,文化的渗透可以说是“无孔不入”,深入到了人们生活的点滴之中。从文化大讲堂到今年才升级的“天地源杯”中国钻石级业余网球公开赛、再到“天地英才”计划、“爱的小桔灯”……都是天地源坚持在用文化地产的理念来践行核心价值观。 文化并不是很抽象的东西,是可以通过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来体现的,包括体育运动、知识传承、情感寄托等。天地源力求让每一位居者都能感受建筑品质、感悟生活之美,人居文明,安居乐业。 “悦”书香人生 撒下全民阅读的种子 “阅读纸质书籍,其实是件非常美好、浪漫的事情,而且不仅仅限于文学,包括自然、科学等类别的书籍也值得阅读。撒下一粒全民阅读的种子,让生活中到处充满书香。” 记者:日前,本报联合天地源推出的“悦读—乐知 我爱阅读”的活动与企业理念不谋而合,作为天地源的掌舵人,您对如今人们的阅读习惯怎么看? 俞向前:在国外或者飞机上,经常能看到很多老外拿着书本、静静阅读的画面。而在国内,“低头一族”们看的都是手机、IPAD等一些现代化的产品,接触的也大多是信息快餐,而科技、文化、自然类的书籍则较少涉猎。今年,“倡导全民阅读”第二次进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并且首次提出了“建设书香社会”。作为企业,开展读书活动,就是希望能在社会中撒下一粒全民阅读的种子,让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书香气息。 记者:您觉得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有没有影响到个人的阅读习惯?您平时最喜欢读哪方面的书籍?可以给逐步担当社会重任的“80后”、“90后”推荐一些好书吗? 俞向前:阅读是非常美好、浪漫的事情,通过网络介质的读书,跟真正的纸质阅读感受是不一样的。包括一些用声像渠道开发的阅读方式,实际上会让人们的阅读能力退化。前段时间,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的热播,使大批“60后”、“70后”陷入集体回忆,里面也有一些苏联文学的影子。现在的年轻人,有时间的话不妨去翻一下路遥的原著,寻找一些关于奋斗、爱情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