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校友捐赠捐赠新闻正文

400公里外的牵挂——鼠年春节前夕校领导为何家坪村乡亲送去新春慰问

发布时间:2020-01-23 17:14:43 次浏览

“乡亲们,给你们拜年了!”鼠年春节来临前,校党委副书记李建竹、马宁,副校长华灯鑫一行来到略阳县何家坪村,为这里的村民和学校驻村干部送上新年的慰问和祝福。

喜迎开心年

寒冬之际,碧绿的嘉陵江水少了往日汹涌的气势,多了几分安静的秀美,岸边连绵的群山氤氲在雨后的一片雾气之中,不时闻得几声鸡鸣犬吠。入村的水泥路面没有了泥泞,迎面走来的村民脸上带着过年的喜悦,热情地打着招呼。村委会前的文化广场上聚集了很多人,驻村干部从镇上请来的理发师正在为村民们理发。村委会议室里的取暖炉热气腾腾,坐满了人,新春慰问会就在这里开始了。

我校驻村第一书记李为锋主持会议并介绍了2019年的扶贫工作;村主任介绍了2019年村子脱贫的有关情况。李建竹、马宁、华灯鑫先后讲话,表达着西安理工与何家坪的深厚情谊,表达着新春来临广大师生对村民们的牵挂与关怀,祝福何家坪村民生活越来越好,讲话赢得了现场村民一次次的热烈鼓掌。帮扶户杨建平和帮扶户徐茂连的监护人徐秀英先后发言,真诚感谢西安理工大学师生对他们的帮助帮扶和关心关爱,家庭生活困难得到了很大改善。

2019年,学校为何家坪村直接投入资金26.6万元,其中包括投入8万元用于何家坪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3.5万元设立公益性岗位7个,投入2万元建立面条加工坊,投入党建经费1万元为村委会购买电脑、打印机等;成立何家坪村农特产品淘宝店,帮助销售乌鸡、乌鸡蛋、土蜂蜜等,解决村民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帮扶的贫困户曹义军养殖乌鸡1万只,同时带动30余户贫困户共同致富。 

会场外,我校工会组织的“新年送春联”活动刚刚开始,赵庆海、罗宏伟、冉广彦三位书法家历经7小时车程,却毫无疲惫之色,兴致勃勃地挥毫泼墨,为喜迎新春的村民们一笔一划写下对来年生活的美好祝愿。与此同时,驻村干部和村委会的人员正在为村民们分发着我校购买的新年慰问品,年画、礼包、春联,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喜悦。

筑成暖心家

  过年就是回家,外出打工的村民们陆续回到了何家坪,这里是他们世世代代居住的家乡。离此不远的白雀寺镇上一栋搬迁安置楼房内,是我校两位驻村干部李为锋和党小勇在这里的“家”。简陋的两居室里是只能满足基本生活所需的最简单的家具陈设,两位驻村干部在这里度过一个个晨昏。400公里外的西安,他们的亲人也在盼着他们早日归家。

自2019年5月17日驻村以来,李为锋和党小勇在略阳已经待了将近240天。在这期间,他们经历略阳县脱贫攻坚60日大排查,两个百日会战、决战,参与户脱贫、村退出、县摘帽系列流程工作;在这期间,他们没有节假日、没有休息日,舍小家、助攻坚,从水、电、路、安全住房、教育医疗保障、产业发展等方面逐户逐条核查核实,完善达标每一户“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助力何家坪村最终完成88户311人的脱贫任务,164户590名常住人口无返贫发生,贫困发生率降为1.1%。连轴转的生活让他们没有了工作日和周末的区分,互相之间,最常问的一句话就是:“今天是星期几?”略阳 “家”里十几箱空荡荡的方便面箱子,或许是他们忙碌工作与艰辛生活的一个印证。

“扶贫辛苦,我是有心理准备的,但是真的到了这里,这里工作的艰苦和老乡生活的艰辛,还是让我吃了一惊的。”李为锋说,半年多时间,尽管自己只回过几次西安的家,每次回去在家里停留的时间也很短,尽管没有时间陪家人,但是看着学校的帮扶措施使村民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他感到很欣慰很暖心。

架起连心桥

村民生活的改善或许还体现在何家坪家家户户过年都要熏制的腊肉上。新春慰问会前,校领导一行走访看望了两户贫困户,房梁上悬挂的十几串腊肉很是醒目,驻村干部说:“有这么多的腊肉,就能过个好年了!”

当天下午,一户村民家为过年杀猪,李为锋和党小勇被请到家里去吃“杀猪菜”(当地人叫“泡汤”)。“杀猪菜”是每家每户的大事,预示着新年来临五谷丰登,是村民生活富裕的象征,也是驻村干部和村民深厚情谊的见证。

自2012年结对帮扶何家坪村以来,学校先后派驻驻村干部7名, 22个基层单位结对帮扶22家贫困户。 “从学校金花校区到何家坪村,是整整400公里。”李为锋说。8年来,车轮滚滚,学校广大党员干部在翻山越岭、跋山涉水,披星戴月、日夜兼程间,连缀起了无数个400公里,在西安-略阳、西安理工大学-何家坪村间架起了一条帮扶的友谊桥、连心桥。

奔腾不息的嘉陵江水和连绵起伏的秦岭山脉见证着这份深情厚谊。学校的师生们一次次走进大山,为这里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带来知识和变化,带来摆脱贫困的希望;村民和孩子们一次次走出大山,走进大学的校园和课堂,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感受外面世界的精彩,建立起带领家乡走出贫困的信心。

“嘉陵江阻隔了我们的出路,交通条件落后是我村致贫的主要原因。”何家坪村主任苏久忠说。如今,在学校、驻村干部和县委县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一桥横跨南北,天堑变通途,这个世代难题终于得到了解决。村民马富成用一首诗记录下自己激动的心情:“扶贫政策真是好,何家坪村架大桥。感谢各级好领导,百姓过桥不忘党。通桥通路百业望(旺),脱贫攻坚人人忙。家家户户搞产业,子孙万代幸福长。”

撰稿:王凌云

摄影:王凌云、张华

编辑: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