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32个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校友总会为弘扬师德,感念师恩,面向全体校友策划“难忘师恩”征文活动,得到广大校友的积极响应。各地校友分会、五湖四海的热心校友及广大在校学生或打电话,或发短信,或寄贺词纷纷向母校教师致以节日祝贺。现将部分获奖作品分享给大家,并祝各位老师节日快乐,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师生情——记床401专业教师吴亢
吴亢老师是我们的专业班主任,1951年浙大毕业,分配到国立高工任教,当年去沈阳第五机床厂实习,1952年返校,教过力学和机器零件,我们上专业课时,带我们去沈阳第一机床厂实习,还为我们首讲“机床制造”专业课。留给我们同学的印象是;治学严谨,平易近人。1954年毕业后,人各一方,但是我们始终不能忘记恩师——吴亢。
时光荏苒,一晃就是几十年,校友联谊后,经常提起五十年代曾和我们朝夕相处的吴老师,也断断续续知道一些吴老师的信息,母校迁校西安,后又借调一机部情报所,最后退休于国家图书馆。世纪末,从1997年“国立北平高工校友通讯录”师长栏中得到老师电话,1999年冒然打了过去,老师还记得我,约好要去看望。一次我去拜访,敲门后,女主人开门,我问:“吴老师在家吗?”,“在、在。”马上把我让进门厅。吴老师从书房走出,那幅熟悉的神态映入眼帘,老师也豪不犹豫的叫出我的名字,四只手紧紧的握在了一起。后来于纬武还去看过老师。一晃又是十年2009年9月12日收到校友会马纯智的电邮,把我和老师的电邮地址分别发给了我们,很快我们通过电脑建立了联系,互发了近照,时间不饶人啊!我们都老了。往来函件不过瘾,一定要重访老师。2009年9月19日,星期六上午约好我去看他。快到楼前,只见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推着手扶车,翘首以待,正是恩师吴亢啊!
上楼、回家、客厅入座。环顾左右,还是十几年前的房改房,三室两厅一厨一卫,和现代商品房比略显陈旧,但作为高级工程师的分配房已经是相当宽敞了。童师母热茶端上,师生俩马上聊了起来。话题自然从电脑谈起。近来老师腰背不好,站立不直,外出交往受限。2009年耄耋老人做了两项决定。一月,师母拍板,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这样一来,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同时还扩展了交往空间,原来吴老对“联谊会刊”每期必看,得知彭志瑾是50设的召集人,通过秘书处和我建立了联系;五月,添置一台手推车,站起来可以扶着行走,掀起座垫可放随身物品,累了还可坐下休息,一下扩展了活动半径,也可防止四肢僵化。
话题自然又回忆起五十年代,老师带我们班去沈阳第一机床厂实习,当时沈阳铁西区工业污染非常严重,麻雀都一身煤灰,我们住在皇姑屯的大车店,大通铺,天冷围着煤炉烤火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老师说起准备专业课,没教材,找到一本苏联教材,正好部里,有非专业译者正在翻译,吴老师为尽快让同学们拿到教材,一部分一部分借来译稿,当时还没有复印机,只能手抄,并整理成专业文稿,请教材科刻钢板,油印发给同学,当时时间紧迫,真是辛苦!毕业时,师生恋恋不舍,一起游颐和园,拍照留念,终生难忘。
当然还谈起知识分子以往的伤心事,老人家笑面以对,想得开才能长寿!不知不觉快两个小时过去了,老俩口还请我在舞蹈学院对外餐厅就餐。
吴老,我还会抽时间看您的,陪您聊天!祝您两位老人健康长寿!
50设 彭志瑾
师者存我心
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爱因斯坦
闲暇时,整理起书籍,在束之高阁已落满灰尘的一摞书里看到了久违的高数书,扉页依旧是熟悉的鲜绿色,这不禁让我忆起了一位恩师——童老师。
该怎么表达长久以往对数学怨怨艾艾的态度,又如何抒发自此以后对老师殷殷切切的敬意呢?笔尖晦涩,无力承载,但愿能透过文字表达出我内心十分之一的感情。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是的,学生生涯一晃十六年已付之东流。毫无疑问,过去的这么些年,数学对于我而言,就是难懂的天书,无字的密码。可怜我却一直只身孤胆向前闯,不问繁华与喧嚣。当然,结果自然是印证了那句话“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偏又我的性格驱使着我不要和周遭人讨论解惑,内向的小女孩果然很是倔强。
勉勉强强进了大学校门,在听说理工科孩子还要继续更加复杂的数学课的学习后,想起一直以来的忙忙碌碌,在数学学科里演变成了长久的碌碌无为,我对这门学科几乎有想过要放弃。
不过,峰回路转处竟巧遇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抱着随便上上课的态度下,我居然领略到了一位具有极强人格魅力的老师。他不会在你困倦的时候批评你,只会提前告诉大家困了及时站立,藉此赶走瞌睡虫;他不会照着点名册徒徒浪费时间,只会用自己的方式轻轻松获得未到者的信息;他不会在大家都疲倦的时候继续唾沫横飞,只会诙谐地抖落出一则小故事助人清醒。等等事例,不胜枚举。
反正啊,想起这位老师,我肯定上过他的课的同学应该都知道其上课特点。并且,无一例外地喜欢这种方式,最重要的是,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习得了必备的知识。就比如我,两学期的数学成绩都破天荒地优秀了,可喜可贺,可歌可颂。
鉴于老师的个人特色,我便毫不犹豫地选上了他的选修课,在此领略到了其深邃的数学知识。通过浅显易懂的表达,老师带我们认识了高深的麦比乌斯带,斐波那契数列,孪生数……以前对数学不感冒的我,竟然越来越对该学科着迷了。选修课的氛围也特别轻松愉悦,真的是学到了好多好多……
戛然而止的记忆,带我又重温了那一段认真又有趣的学习阶段,细细想来,潜移默化的人格魅力会一点点在我的心里生根发芽,生生不息。
轻轻抖落那一层薄灰,生机盎然的绿色一如当初,就像老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在老师深厚知识的氤氲下,我们一点点成长为参天大树,终成可造之材!
光信131 王丹
校园里的“灯”和“火”
从小到大我都是那个不被老师关注的孩子----学习一般,长相一般,性格还很内向,细细想来也确实没啥值得关注的。所以每次别人问我最喜欢的老师是谁的时候,我都是思考半天后怯怯的说句“没有”。除了父母,老师是给我人生最大帮助的人,我当然也想有个喜欢的老师,可是得不到老师的关注,喜欢也无处而来。但上大学后,两位老师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从心底里喜欢他们、感激他们,甚至可以说“我爱他们”!
我的导员是个未毕业的研究生,因为年龄相近的原因他和班里的同学相处的都很好,深受大家的喜欢。我还是像以前一样内向,和老师像朋友一样相处对我来说就想做梦一样,可是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个梦居然实现了。
大二第二学期,家里出了一点事情,对我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甚至想到要放弃学业。情绪很低落,不愿和同学相处,总是一个人待着难过,内心十分煎熬。因为种种原因老师知道了我的事情,他安慰我、鼓励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我,就像哥哥对妹妹那样真心真意。他知道我英语不好,就把自己高中时的“英语学渣”经历讲给我听,通过自己的事情激励我,给我信心,给我继续奋斗的动力。一个老师把自己的“不堪”过去讲给一个学生听是需要勇气的,而他就是那个为了学生不顾自己的老师。
在他的帮助下,我慢慢的振作了起来,带着老师的关爱,“化悲痛为力量”努力学习,最终我也顺利通过了英语六级。现在回想起来,满心都是感激,真不敢想象我一直堕落的后果,不幸的事情总会过去,可是如果人堕落了,希望就真的没有了。感谢老师在我最失落、最迷茫的时候给我“指点迷津”,马上就要毕业了,我会一直记着您那阵给我说的话,做一个坚强、快乐的“小疯子”。
导师是除了导员以外最“亲近”的大学老师了,但总体来说还是不如高中时候的老师见面多,平时也就开开班会,组织一下集体活动,一学期也见不了几次。但与熟悉程度相反的是她对学生们的关心却一点也不少。
老师看到与我们有关的信息、适合我们的兼职都会在群里分享,争取给我们最多的帮助和关心。因为老师有一次给我们分享了一个兼职信息,我和她成为了微信好友,平时有关生活、学习上的问题都会咨询她,不管上不上班,她看到后都是很耐心的解答。
就前段时间,家里的猕猴桃成熟了,现在在网上卖猕猴桃已经成为了一种潮流,毕竟辛苦一年了就想能多卖点。爸妈都是农民,对网络知识了解的很少,认识的人也都很少,想在朋友圈把东西卖出去简直是“天方夜谭”,所以只能靠我和弟弟。我还是学生,认识的人也不多,半个月就只卖出去了30斤,其中还包括导师买的5斤(感谢老师的支持)。过了几天老师问我卖的怎么样了,我就说认识的人太少,不好卖。可谁知道老师却把这件事放在了心上,她在自己的朋友圈帮我推销,把所有要定的朋友的相关信息和钱都汇总给我,一下忙了好几天,也因为她的帮助,我们有了很大的销量。她帮了我太多太多,自己也买了好几箱,但每次都没少给过一分钱,弄的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想给她送点,可是她永远都是很坚决的拒绝,“在商言商”是她给我说过的最多的拒绝理由,其实我知道她就是想给我更大的帮助。
说真心话,我不知道我何德何能能得到他们这么多的关爱,不知道我有多幸运才会遇到这么好的老师,不知道该怎么报答这份恩情。现在要是再有人问我“你最喜欢的老师是谁”,我一定会毫不犹豫的回答“姚老师(导员)和沈老师(导师),并且我感谢所有的老师”!
金融131 陈倩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一生,从天真无忧的小学生,到单纯质朴的初中生,到智慧上进的高中生,再到理智稳重的大学生。我们所走的每一步,都离不开老师的谆谆教诲。“老师”,确实是一个神圣而又伟大的字眼,它是需要你用良心地去做的一项事业。从理论上讲,她们每个人都与我们非亲非故,可是看到我们犯错她们会着急甚至生气,在这一点上不亚于我们的家长。当然,看到有的同学表现优秀,老师们也会喜上眉梢。似乎我们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她们的内心世界,跟着我们生活,她们内心也会变得五味杂陈。
一根粉笔,三尺讲台。也许是对老师最好的诠释。
在现代化的教育中,戒尺的出现可能会让所有学生心生畏惧,并且觉得匪夷所思。然而,就在我上初中的时候,遇到这样一位老师。我眼里的他总是这样的:个子瘦小,脸时常会白得发红,有些吓人,手捧一本儿牛津大词典(尽管他是语文老师),在早读课时,读起也文章来激动得唾沫星子到处乱飞,上课时嘴里总是时不时蹦出ok,ok,还总是拿戒尺说事儿。说到这里也许很多人都开始敬畏这样一个神一样存在的人物,可是我们都很爱他。
说到戒尺,我们会想到那是得犯多大的错误,才能受到如此严酷的处罚。然而,事实总是那么让人出乎意料。似乎每一个新学年的开始,总是与冬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还记得那会儿是初一第一学期,毫不夸张地说,一学期下来,没有一个人能幸免于难,就连大家公认的表现出色的同学也无一例外。每个人都感受过戒尺与手相交,之后重重落下的痛感,那种感觉我也许一辈子都刻骨铭心。痛于心,且悔于心。每次的错误无非就是标拼音写汉字,把声调标错了,或是漏写生母韵母。一张辛苦完成的作业就会随着咔的一声,在老师手里变成了废纸,而且等着我们的还有五板子戒尺。北国的冬天是很冷的,一片萧瑟,落光了叶子的林木更显骨干嶙峋。走在街道上都会感觉到很空无,偶尔路上有几个寥寥可数的行人,也都是包裹得特别严实,只露出一双眼睛,行色匆匆。在寒冬腊月时分,用被戒尺打得发肿发紫的右手再去执笔写字,莫过于我这一生最痛苦的经历。可是我同时感谢他,不仅是因为他,我的初中语文考试字词基础知识几乎每次都是满分,而且因为他的严格我逐渐培养了严于律己的习惯。
记得一周中,周四被我们称之为“黑色星期四”。因为每周四我们都有作文课。在这之前每次的作文课都是我们当堂课完成然后直接誊写上交。可是这个老师总是那么特立独行,作文课先讲写作技巧和着手点,然后剩下的时间会给你自由发挥,等到你打完草稿,要先把手稿拿给他看,待他修改完毕,提出你的不足之处,你再拿去修改,直到他满意为止,才可以誊写到正式作文本上。如果你的作文到中午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还没完成,那就更好办了,你那天的午餐可以直接免了。他也会坐在讲台上陪我们。我从他的身上看到了一丝不苟,看到了兢兢业业,更是看到了不愿将就的秉性。
说到这样的一个老师,大概大家会觉得这应该是个带着金丝边眼镜,手握戒尺,长相吓人的老顽固。呆板守旧的教学模式可能让任何一个陌生人都不会喜欢他。然而我在他的课堂上从来不会打盹儿犯困,因为他讲课特别逗,又蹭又跳,一会儿用手比划比划这个,一会儿用手比划比划那个。时不时蹦出几个英语单词,有时候到生动之处会着急得涨红了脸,而且唾沫子到处乱飞。也许我这一生再也不会接触到像他那样,可爱得像孩子一样的老师,也再也不会上一堂掺杂两种语言的语文课。
不知道从哪儿了解到,我们老师每次给我们讲名著,他都会把那本书看很多很多遍,挖掘里面的巧妙之处,以至于索然无味的文言文红楼梦,水浒传等都会变得生趣很多。放电影的时候也会在多个版本中择优选择。总之传递给我们东西丝毫不会马虎。记忆中,老师总是会随身携带一个大水杯,里面放了很多大枣,枸杞诸如此类的温补的东西。他看到我们没有多少人学习语文,一天天抱着数理化生刷题,他就气得面红耳赤,直骂我们是一群抛弃国学,做题的机器,忘本的家伙。近乎10年了,老师谩骂时的神情我依然记得清楚,似乎有一股恨铁不成钢的怒气,却没处可发。他的嗓子不太好,有咳喘的毛病,讲一会儿,咳一会儿。似乎课堂上少了他的咳嗽声我们总会觉得少点什么,觉得不安,也许是习惯了吧。不知道现在他的身体有没有好一点。
其实关乎老师的种种轶事还有很多。很多年过后,当我想起,也许我会微微一笑,满是乐呵。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他所给予我的让我受用一生。人的一生当中会遇到千千万万种人,很多人的出现仅仅是你生命中的过客而已,但是他没有,而是深深住进了我的心里。
通信142班 林亚茹